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

时间:2024-07-07 13:47:36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此文共2879字]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

作者:张春梅           任教学科:小学数学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实验小学  

教研主题: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

主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标》特别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充分说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不仅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项的观念去领悟,还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明确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他们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应该生活化。

通过对我一学期数学课堂教学记录的观察、研究、统计发现,我当前数学课堂有的教学内容过时陈旧、有的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有的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有的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原因,我把我的教研主题确定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希望通过这次研究能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领悟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使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主题的阐释:(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启于生活,服务应用于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同时,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实践:(怎么做)

当我刚刚接触到这个主题的时候,我有些困惑,不知道怎样着手操作,于是我阅读了王金战编写的《数学是怎样学好的》和李永桃《论小学数学生活化问题编制原则与途径》,并结合了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豁然开朗,有了自己的思路。

以往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能灵活地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数学语言生活化:教学中尽量使用风趣简洁、幽默严谨、生动形象的数学语言从事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2、数学情境生活化: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课堂,将参与欲望化为参与数学活动的行为。

3、教学方法生活化:合理利用多种数学手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4、作业设计生活化:练习题中经常采撷乘车、购票、环境保护等接近于真实情境的数学开放题,有时适当安排一些多余条件使问题答案不唯一,甚至灵活引进一些实践作业。

下面我就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为例具体阐述我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的。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主要是为了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三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以及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本节课是教材第117页例1的内容,主要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

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在生活中找间隔----在动手操作中找方法-----在方法中找规律---在规律中学应用”的教学过程,首先从生活中引入植树问题,然后再让学生结合生活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探究方法,使每个学生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植树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尝试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在合作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通过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植树问题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明确主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课的开始,我以学生灵巧的小手为载体,引入本课的学习主题,学生从张开的小手上首次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间隔数是相差1的,让学生在这简单的手指中,体会到只要处处留心,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就能发现平常事件中蕴涵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我灵敏捕捉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性地把教材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生活问题,创设了一个招聘启示,要求应聘者在一段长20米的小路的一边,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这里我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或摆一摆的方法独立设计植树方案,然后再与小组成员交流设计方案及理由,既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又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我设计了一个统计表,让学生仍然用画一画或摆一摆的方法完成统计表,同桌之间合作探究在小路的长度不断延长的情况下植树棵数和间隔数会有怎样的变化,从而发现两端都栽时植树问题的规律。然后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出示例题。通过例题让学生巩固刚发现的规律,并且说清算理,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同学们列举类似植树问题的例子后我请学生欣赏与植树问题有关的图片。我还设计了四个方面的植树问题练习题,即安路灯、队列、锯木头、爬楼梯,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去,从而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小养成事事处处巧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主题探索后的论证与反思

美国教育界曾提出了“大众数学”的教育理念,“大众数学”的实质是指对数学进行再创造,使之顺应学生的需要,顺应社会的需要。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当我合理挖掘与运用小学生活数学资源,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有意注入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时,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更强了。当然,研究过程中我的策略有时也引发了一部分学生不能静下心来思考,沉浸于数学活动中,我会奋然前行,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的深入研究,努力让我的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知识形态的数学呈现给我们的不是“冰冷的美丽”,而是“火热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此文共287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